<<返回待申购列表
次新股黯然神伤:炒作降温逢监管趋严
2017-01-10
次新股黯然神伤:炒作降温逢监管趋严
次新股一再受到资金的高度关注,其还具备市值上涨预期强、股本扩张潜力大、所处行业符合经济转型背景、财务状态较好以及机构持仓比例低等特征。
  年前一度火热的次新股近来哑了火。2017年1月9日,次新股板块在大盘上涨0.54%的背景下以下跌0.77%收尾,盘中跌幅一度逼近2%。在过去的30个交易日内次新股指数跌幅高达22.33%,进一步来看,其间有18只个股的跌幅超过30%。
  次新股通常被认为是市场的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较高时,次新股往往也比较活跃。“很多时候判断次新股的标准会取决于盘面的资金量驱动,就是看追涨资金够不够强劲,通过人气够不够足来判断。”华南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便认为,对次新股的判断往往是资金量的多寡而非基本面的优劣。
  清河泉资本策略分析师赵宇亮在受访时则表示,次新股近来表现低迷,与当下宏观背景不无关系。他认为IPO提速后分化了次新的炒作资金,同时高送转监管趋严也对次新股的炒作造成较大影响。
  稀缺性受影响
  一直以来,次新股主题屡受资金追逐,相关个股的炒作有着特定的演绎逻辑:从直观的炒“新股”的稀缺性、制度性因素造成的低估值,到挖掘背后的业绩支撑和高送转预期,后期炒的是资本运作带来的想象空间。
  资讯统计显示,去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期间,次新股板块上涨21.4%,尤其是11月之后的前一周,次新股涨幅明显。不过从中旬开始,次新股指数开始下跌。11月11日至今,次新股板块跌幅将近25%。
  “统计来看,次新股比较活跃的时间一般是在5~6月份,10~11月份和12月份、1月的话确实是一个冷却的时间。从宏观背景来看,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IPO提速,2017年以来发行速度再次加快,平均看基本上一周能发行15只。这实际上是影响了次新股的稀缺性,而且会产生资金分流的效果。”赵宇亮向第一财经表示。
  1月6日,证监会再次核准14家公司的上市批文。在监管层每周一批、每日2~3家新股上市的背景下,打新的赚钱效应悄然发生变化,二级市场上次新股的炒作也遭遇“寒冬”。
  “从去年上半年来看行情二八分化严重,2017年上半年大概率不会有大的改变,上半年机会可能会集中在改革的板块,使得投资者炒作次新的热情没有之前那么高。”北京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次新股超跌后,炒次新应该不是炒超跌反弹,次新炒作更多的是技术图形比较好或者跌到前期开板价格,另外基本面确实比较好、符合市场热点的话这些个股的炒作力度比较大,或者说上涨预期比较足。”该北京私募基金人士进一步认为,次新股炒作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也有机构人士指出,由于次新股波动比较大,长期投资受不了这种波动。即使是长期看好,更多是会做交易上的操作,通常机构来操作次新股的话是通过量化的方式居多。
  鉴于监管明确规定新股发行PE应以行业均值为依据,发行PE不超过23倍,这也使得二级市场次新股的平均炒作周期被“人为拉长”,次新股开板后各路资金仍有强烈的参与意愿。
  除此之外,第一财经注意到次新股一再受到资金的高度关注,其还具备市值上涨预期强、股本扩张潜力大、所处行业符合经济转型背景、财务状态较好以及机构持仓比例低等特征。
  去年以来,次新股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增加趋势明显,资本运作意愿可能成为未来驱动股价上涨的关键变量。分析人士也指出,从次新股长期表现来看,并非上市时间超过一年其表现会走弱,相反上市一年之后,次新股有更好的资本运作空间。
  高送转严监管后的次新股
  另一方面,有高送转预期的股票中很多个股的总股本和市值都很小,这和多数次新股的特征相吻合,因此次新股的炒作也通常跟高送转结合起来,有时候次新股与高送转的炒作会同时进行并形成共振。
  高送转的炒作可以分为预期阶段、预案阶段和填权阶段,通常5月和6月、10月和11月高送转主题超额收益较为显著。从指数表现来看,次新股概念指数走势与高送转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广发证券称,次新股高送转概率显著高于A股市场,这缘于次新股公司更强的做大股本、市值管理意愿。此外,次新股的每股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较高,送转能力更强。
  “我觉得2016年高送转炒得没有那么热烈,而且时间也比较短。有几个原因,首先是2016年高送转起步过高,基本都是10送20,一般10送10的大家都不参与炒作;再次是监管部门对高送转的监管也在加强,比如要求高送转公告的格式要修改,要求披露业绩展望,另外不鼓励业绩差的公司高送转。”在赵宇亮看来,监管层的这些措施对次新股而言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近来临近年报发布时期,上市公司“10送20”的高送转方案频出。监管层也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加以监管。2016年12月14日,深交所就微光股份2016年拟“10转10派3”的方案下发关注函,同样要求其充分说明该利润分配方案与公司业绩成长性是否相匹配。
  “一方面很多公司发布了高送转预案,发布预案的同时还发布了减持的公告。投资者对这块也是有所关心的,担心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这方面证监会也在引导投资者正确看待炒作高送转的预期。”赵宇亮也表示。
  同时,一味扩大总股本对上市公司及投资人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一个规模合适的总股本对上市公司中长期战略的开展和经营业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高送转受到市场追捧之后,有一些个别上市公司通过高送转的方式和市值管理的需求结合在一块间接地表现出一些不太好的市场形象。”沪上一位资深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亦对第一财经表示。
  (原标题:次新股黯然神伤:炒作降温逢监管趋严
新股分析
 
公告速递
 
您的意见是我们的动力
您的意见及建议:
您的姓名:
您的联系方式:
提 交
非常感谢您对钱龙软件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关闭本窗口